|
中国胶粘制品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近几年国内胶粘剂生产企业众多产能分散技术水平不高在低端领域竞争激烈价格成为不少小企业的竞争手段使得低端胶粘剂产品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而部分高性能、高品质胶粘剂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因此开发产品既可以避开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又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是公司提升竞争力。 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市场占据着相对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包括回天胶业、高盟新材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如北京新材、中山新亚洲等企业也能在中端市场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大多数国内企业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问题,只能在低端市场是进行激烈的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跨国公司正在将生产基地转向正在发展的市场。我国胶粘剂和密封剂总产量早在2003年就超过300万吨,连续多增长率达到15%。2005年,Henkel、Cytec等公司为了维持它们在全球胶粘剂的地位,实施了全球性跨地区兼并重组大行动。这一地区性战略转移使其得益匪浅,因发展地区胶粘剂消耗增长率是美国、西欧的3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是全球胶粘剂发展地区。 由于胶粘制品的需求旺盛,中国已成为国外公司争相投资建厂的理想基地和潜力巨大的市场。迄今已有许多世界驰名的大公司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日本和西方一些大公司为了维持它们在全球胶粘剂市场的地位,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了将生产基地转向正在发展的中国等亚洲市场。 近年印度、越南凭借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轻工业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地。富士康的越南工厂已经投产,诺基亚在印度的产量不断扩大。印度工厂将取代中国工厂成为该集团生产基地。我国与印度、越南的胶粘带贸易额急剧攀升。广交会,互联网贸易都可频频见到他们的足迹。近年胶带生产机械对印度的销售更是成倍增长。印度在英联邦体系内享有关税优惠,越南货物出口到欧美的关税都比中国低。他们将是中国胶带在国际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胶粘制品的替代品目前还较少,这方面的压力近年还不会出现。淋膜纸是纸与聚乙烯合成的产品,产品用完后很难回收循环再用。长远来说,他将会被新的更环保材料替代。但是短期,特别的未来两、三年间,该产品将有一个销量的高峰。现在,DHL、UPS等国际性快递信封都是采用给材料生产,他们具有防水、防油、减震的作用,且他们的生产基地都在广东。 2008年6月实施的《禁用一次性塑料袋》法规,现有的一次性塑料袋退出市场后,纸袋和无纺布袋将成为它的替代品。而淋膜纸同样具备塑料袋的防水、防油、防潮作用。现在市场上使用的瓜子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将是纸袋的合适材料。 双面胶带在欧美国家作为家用、办公用品完全没有消费习惯,在Stample、B&Q、Home Depot、Wal—Mart等大型连锁超市货架内完全找不到踪影。作为工业用的双面胶带,由于它具有操作的方便性能和品质对气候和环境的稳定性,一直具有广大的市场。 胶水的使用成本因使用者熟练程度不一而无法稳定估算,另外很可能会对粘贴物表面造成污染。丝印、箱包、工艺品等行业已被双面胶带完成收复失地。热敏纸不干胶标签是近年随着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的革命性发明,它的前身是铜版纸不干胶标签利用色带打印而成,它的应用节却了色带,更环保,更省成本。配合企业ERP的使用更便捷,它的产品生命才刚开始,未来的市场需求很有可能比我们的其他产品还要广阔。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多年以来,国内胶粘剂及密封剂生产需要的部分主要原材料紧缺,需要大量进口,并且价格不断上涨。这已经成为制约国内胶粘剂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原料的紧缺不仅挤压了胶粘剂企业的利润空间,也限制了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水平。同时,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型胶粘剂生产所需原料不足,更严重影响了全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 目前国内胶粘剂及密封剂行业供应紧缺的原材料包括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和石油树脂等。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表示,近几年,受需求推动全国各地新建及扩建了一批化工原料项目,将为胶粘剂行业的原料供应提供保证,胶粘剂行业原材料紧缺的局面正在缓解。供应紧缺问题首先得到解决的是丙烯酸及酯类单体。由于近几年扬一巴公司、台塑宁波公司、沈阳石蜡化工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丙烯酸及酯类单体已经能够满足需求,2007甚至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价格同2005年相比有所下降。 2008年以后,胶粘剂及密封剂的原料紧缺状况得到改善。氯丁橡胶出现的供应趋紧、价格攀升的局面,也在2008年底随着山西大同橡胶厂和四川长寿化工有限公司两个新装置的投产而改变。EVA和SIS(苯乙烯一异戊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合成树脂则到“十一五”末期才告别市场紧缺。 作为生产胶带需求量巨大的造纸工业,由于出口和国内需求,目前市场基本达到供求平衡,而未来行业供给能力受固定投资增速的放缓而增长减慢,同时节能减排政策背景下,淘汰落后产能将进一步压缩产能增长速度, 上一篇胶粘制品产业链模型分析 |